close

討論教學法的特色:

優點: (每組6-10人)每個成員都能表達自己意見並和組員溝通

 ‧養成學生發表的能力

 ‧使學生懂得如何對他人意見表示正面或負面的看法

 ‧培養各組間的合作精神

 ‧讓學生主動參與討論或課程教學

缺點:

 ‧人為或是外在的因素會影響討論的進行和結果

  (例: 不參與討論的學生; 缺乏主持討論經驗的老師; 氣候等等)

 ‧課程進度易被拖延因此教學方法耗時

  

weather  

 

符合討論教學法的實例:

 

活動名稱

真相萬花筒

適用對象

國小六年級

教學時間/節數

2節課

80分鐘)

影片資源

一、DVD--k:流行的代價「新聞炒熱的聖誕節」

二、自製的PowerPoint

九年一貫領域能力指標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1-3-4-1
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 

整體性的看法>

【語文】

B-3-3-7 能系統思考,並合邏輯的歸納重點。

E-3-7-9 能統整閱讀的書籍或資料,並養成主動探索研究的能力。

設計理念

一、資訊媒體爆炸使的訊息複雜多元,我們希望引導孩子了解各家媒體針對事件,角度不同時解讀也不同,進而培養他們不只僅僅接受媒體想法,還有思考與批判的概念。

二、擺脫以往講述教學,利用媒體科技吸引孩子注意並讓孩子親眼或親身體驗,並希望在討論教學法與價值澄清法的輔助下,讓孩子重新建構自己的認知

教學目標

一、了解多重真實的概念,知道不同的人看東西會有不同的解讀。

二、了解新聞或報紙等媒體傳遞出的想法,是需要被檢視的。

三、讓學生對媒體訊息有更多的思考能力。

 

教學活動

時間(分)

影片運用

(須註明使用片段的起迄點)

其他教學

資源運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一、自製的影音PowerPoint(附錄光碟)。

二、DVD--k:流行的代價—“新聞炒熱的聖誕節

三、海洋圖--B4格式(附錄一)

四、每組一個小黑板。

【學生準備】

一、分好56

 

 

 

 

 

 

 

引起動機

【畫中有畫】

一、老師拿圖問學生看到什麼?引導出大家先注意到的都不一樣後,說明接下來要看一個因為「不一樣」而造成的故事。

 

3’

 

 

海洋圖

 

                 


 

教學內容

 

【播放投影片故事「真相在哪裡」】

一、播放PowerPoint「真相在哪裡」故事

(一)教師播放影片講故事(故事見附錄二)

(二)到第15頁時暫停,分組討論用小黑板發表每組所建構的不同真相。

(三)繼續播並公布故事始末與結局。

 

【討論故事--引導出主題】

一、老師與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一)那些證人有故意說謊嗎?(只是說不完整)

(二)一樣的畫面,為什麼會每組的答案都不一樣?

(三)生活中,什麼東西也是扮演著提供訊息的角色?(媒體、報紙)

(四)所以媒體新聞的東西有沒有可能也像故事一樣,解讀不同產生不同的結果?

 

【使用教學DVD--k「新聞炒熱的聖誕節」】

一、老師說明手上有兩家新聞媒體對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解讀,請小朋友仔細觀看。

二、播放影片

(一)播1:03:54---1:05:45(約兩分鐘)後,影片暫停。

(二)提醒學生下節要討論影片不同之原因。

 

 

 

 

17’

5’

 

5’

 

6’

 

 

 

 

 

 

 

 

 

 

1’

 

3’

 

 

 

 

 

 

 

 

 

 

 

 

 

 

 

 

 

 

 

◎DVD--k「新聞炒熱的聖誕節」

1:03:54-

1:05:45

 

PowerPoint 「真相在哪裡」故事

小黑板

 

 

 

 

 

 

 

 

 


第二堂課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一、熱門時事主題一則。

二、DVD--k:流行的代價—“新聞炒熱的聖誕節

三、學習單(附錄三)

【學生準備】

一、分好5~6組

二、依組別抽籤結果,每組分配不同的報紙(5~6家),每組最少兩份。

 

 

 

 

動機引導

【回顧剛剛影片】

一、老師提問剛剛主題、播報內容等。

【討論DVD影片】

一、討論影片內容差距的原因,引導出:媒體的角度、擷取重點不同,且事情不完整,只直接把想法告訴我們。

【看DVD--k「新聞炒熱的聖誕節」並討論】

一、繼續看1:05:45---1:07:20(約兩分鐘)

二、討論:應證「想法不同造成報導不同」、「媒體給的資訊需要被檢視」。

【報紙你我她】

一、讓學生猜,報紙是否和新聞一樣,同樣事情寫的不一樣?

二、現在老師公布欲探討主題,把方向寫在黑板(EX:篇數、內容?哪些話被登等)大家找報紙的相關報導(每組報紙名稱不同)

三、討論、發表與分享。(了解資訊其實要多元,不能只看或聽一家)

【總結學習單】

一、老師總結今天的活動與概念(教學目標)。

二、寫學習單。

1’

 

5’

 

 

 

4’

 

 

 

25’

 

 

 

 

 

 

 

5’

 

 

 

 

 

 

 

 

DVD--k「新聞炒熱的聖誕節」1:05:45-

1:07:20

 

 

 

 

 

 

 

 

 

 

 

 

 

 

 

 

 

 

 

 

 

56家報紙

 

 

 

 

 

 

 

學習單

參考資料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來源: Google-www.fubon.org/Media/得獎教案/優選/真相萬花筒.doc)

我喜歡這個教案是因為這個老師他運用多媒體教學,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加上分組是比較輕鬆的上課方式,讓這個嚴肅的觀念能輕鬆被孩子們所接受和吸收!


weather  


如果我要教學...:

我覺得,教英文的時候,有閱讀故事的單元或課文時很適合應用討論教學法。(不限年級)

‧進行方式:

 讓學生在課堂上先花五到十分鐘讀過全部課文,之後全班分成約四至五個人一組,每組討論課文中其中一段,試著將指定討論的段落做summary,並補充(組員間發表及協調後的)閱讀後的心得或想法。每組發表完之後,每位同學都可以提問,在問與答的過程中,不僅僅雙方還有觀看的同學們也能更熟悉課文內容。

‧原因:

 與其讓老師一個人在台上滔滔不絕的把英文課文翻譯成中文給同學聽,並同時忙碌的教學單字與文法,學生很容易就覺得課程無聊而失去興趣,老師也很累,不如讓同學們和同儕們透過討論的方法,彼此可以修正認知錯誤的部分且學習在有限的時間裡用自己的話說出文章意義,以及自己的讀後感想(同意與否,喜歡與否等等),此舉能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單方面接受老師所教授的知識,透過各組的問與答,班上每個人都可以熟悉課文內容,老師也只須在旁邊提醒重點,最後補充單字和文法即可。


weather  


138063735分享:

柏拉圖反對將知識畫成文字,撰寫成書,

因為他認為知識的傳遞應該是雙向的,應該透過討論形成和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夏琳 的頭像
    夏琳

    Ⓒⓗⓐⓡⓛⓔⓝⓔ'ⓢ Ⓟⓛⓐⓨⓖⓡⓞⓤⓝⓓ

    夏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